肌耐力訓練怎麼做?教您規劃肌耐力訓練菜單
想打造緊實線條、強化體能嗎?肌耐力訓練是您的最佳選擇!本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肌耐力訓練的核心概念、常見動作教學與多樣化的訓練方式,從徒手深蹲到壺鈴擺盪,不論您是健身新手、上班久坐族還是中老年人,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。立即掌握訓練訣竅,為健康與體態打下堅實基礎!

什麼是肌耐力?
肌耐力(Muscular Endurance)是指肌肉在長時間內持續進行某種運動或活動的能力,肌耐力越好,人體肌肉在疲勞狀態下能運作的時間就更長。擁有良好的肌耐力能提升日常生活品質,幫助維持體態和健康飲食生活。
肌耐力與肌力的差異 | ||
---|---|---|
項目 | 肌耐力 | 肌力 |
定義 | 指肌肉在長時間反覆收縮下仍能維持運作的能力 | 指肌肉在一次用力收縮時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|
運動型態 | 長時間的持續性訓練 | 短時間的高強度訓練 |
訓練目的 | 提升肌肉持久力 | 提升肌肉爆發力 |
適合對象 | 馬拉松跑者、登山者 | 舉重選手、棒球投手 |
代表運動 | 伏地挺身、有氧舞蹈 | 舉重、短跑 |
肌耐力的型態
在肌耐力和肌力訓練中,肌肉的收縮方式可分為3種型態:
等張收縮(Isotonic Contraction)
意指肌肉在收縮過程中,張力穩定,但肌肉長度會改變,是日常活動和訓練中最常見的肌肉耐力收縮方式,可分為:
- 向心收縮:肌肉在收縮時縮短,產生力量以克服阻力,例如:進行啞鈴彎舉時,將啞鈴從下方舉起的動作
- 離心收縮:肌肉在收縮時被拉長,用以控制或抵抗外力,例如:將槓鈴從上方緩慢放下的動作
等長收縮(Isometric Contraction)
意指肌肉在產生張力時,肌肉長度和關節角度皆無改變,訓練等長收縮肌耐力有助於增強肌肉的穩定性、改善姿勢和預防受傷。
等速收縮(Isokinetic Contraction)
意指肌肉在收縮過程中,關節運動的速度保持恆定,通常需要專業的設備,以控制運動速度並提供變化的阻力。
肌耐力訓練適合哪些人?
肌耐力訓練的安全性高、訓練方式多元、對肌肉耐力負擔較低,特別適合下列人士:
- 想改善體能但不想變壯的人
- 需要長時間維持肌肉力量的人
- 缺乏運動但想強化身體的人
- 中老年人

肌耐力訓練的重要性
肌耐力訓練不僅能提升運動表現,還具有幫助維持正確姿勢、預防受傷及延緩老化...等益處。
改善運動表現
肌耐力訓練能提升肌肉在長時間運動中的持久力,讓您在長跑、游泳、騎腳踏車...等有氧運動中表現更穩定、減少疲勞感及延長運動時間。
提升日常活動效率
良好的肌耐力可以使您在搬重物、上下樓梯、長時間站立...等活動中更輕鬆,減少疲勞感。
維持良好姿勢
強化核心肌群的肌耐力可以協助您維持正確的身體姿勢,預防因長時間坐姿或站立而導致的姿勢不良,減少背部和頸部不適。
降低受傷風險
可增強肌肉對抗疲勞的能力,減少肌肉因疲勞導致的拉傷或其他運動傷害的風險。
延緩衰老過程
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量和耐力會逐漸下降。定期進行肌耐力訓練有助於延緩肌肉流失,降低跌倒風險,提升老年生活的自理能力。
肌耐力訓練動作有哪些?
以下為您介紹7個常見的訓練動作,建議做15~25/次為一組,每組之間休息45~60秒:

徒手深蹲: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膝蓋彎曲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,再重新站起。

徒手弓箭步:一腳向前跨步,後膝接近地面,前膝保持在腳踝正上方,然後回到起始位置。

平板支撐:用前臂和腳尖支撐身體,保持身體呈一直線。

俯身划船:上半身前傾,雙手持槓鈴或壺鈴,將重量拉向腹部,再緩慢放下。

伏地挺身:雙手撐地,身體呈一直線,彎曲手肘降低身體,再推回起始位置。

波比跳:從站立開始,蹲下雙手撐地,雙腳後跳至伏地挺身位置,完成一次伏地挺身後,雙腳跳回。

俄羅斯壺鈴擺盪: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雙手握壺鈴,從雙腿間擺動至胸前高度,再回到起始位置。
適合老人肌耐力訓練的動作
下列為您整理適合長者的訓練動作及效果:
原地踏步
- 訓練動作:雙腳輪流抬起踏步,可搭配手臂擺動,持續重複動作
- 訓練效果:作為暖身運動,提升心肺功能及維持下肢肌耐力
深蹲
- 訓練動作: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再站起,持續重複動作
- 訓練效果:加強大腿肌肉群,提升行走能力
弓箭跨步
- 訓練動作:一腳向前跨步,後膝接近地面,前膝保持在腳踝正上方,然後回到起始位置,持續重複動作
- 訓練效果:加強腿部肌力和平衡感
墊腳站立
- 訓練動作:雙手扶穩椅背,緩慢踮起腳尖,保持數秒後放下,持續重複動作
- 訓練效果:加強小腿肌群,提升平衡能力
爬樓梯
- 訓練動作:模擬爬樓梯動作,抬高膝蓋至腰部高度,交替進行,持續重複動作
- 訓練效果:提升腿部肌力與協調性

適合肌耐力訓練的運動
有氧運動
慢跑、游泳、騎自行車...等有氧運動,可有效提升全身肌力和心肺功能,建議每週進行3~5次,每次30分鐘以上,並視自身健康狀況逐步增加強度,避免強度過高而造成身體負荷。
重量訓練
您可透過進行8~12次/組的臥推、仰臥起坐、使用腿推機...等重量訓練,每做2~3組就休息2~5分鐘,可強化全身肌肉耐力。
HIIT間歇訓練
高強度間歇訓練結合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和休息,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肌耐力及心肺功能,並有效燃燒脂肪。建議每週進行1~3次,每次15~30分鐘,適合有一定運動經驗的人士。
瑜珈
瑜珈可強化核心肌群與全身肌耐力,同時提升全身性的柔軟度及平衡感,適合各年齡層,是一種溫和且有效的訓練方法。
循環訓練
循環訓練以結合多個大小動作,例如:深蹲和伏地挺身,休息時間短且連續進行,能加強自身肌肉力量。建議每次訓練時間約10~20分鐘,適合時間有限但想要快速訓練肌耐力的人士。
找專業健身教練帶領您完成肌耐力訓練
肌耐力訓練不只是鍛鍊體力,更是強化生活品質的關鍵,無論您是剛開始接觸運動,還是想突破現有瓶頸,專業健身教練都能依據您的體能狀況及訓練目標,量身設計訓練計畫,確保每一組動作都正確、安全且有效率。歡迎點選【免費取得報價】,讓PRO360的專業健身教練依據您的運動能力、訓練目標與身體狀況,為您量身設計肌耐力訓練,陪您鍛鍊強健體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