牆身起泡甩皮點處理?5步驟話您知
屋內牆身出現起泡、甩灰或甩皮問題,卻不知該如何處理嗎?牆身起泡可能是因為油漆老化剝落、牆壁受潮或是水份從另一側的牆壁滲入,牆身起泡時需要先確認無漏水問題,再依序剷底、髹防潮底漆與批灰,最後才能重新上漆。本篇文章將介紹牆身起泡的原因、DIY處理方式與嚴重起泡時的正規處理方法,讓您一次看懂修理牆身起泡必知的所有資訊!

哪些情況會導致牆身油漆起泡?
牆身起泡的常見原因包含潮濕漏水、施工不當或選用物料質量不佳,以下將介紹3種造成牆身起泡的原因:
漏水或環境潮濕
造成牆身起泡的主要原因是漏水或是環境潮濕,牆身批盪的英泥與樓宇結構的混凝土,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,因此若環境過於潮濕或是有漏水問題,水分會與牆體英泥(或混凝土)內含的鈣結合,形成白色的氫氧化鈣結晶,撐起漆膜,造成牆身起泡。
如果是外牆滲水、窗邊漏水或是牆內水喉漏水,還可能在牆面形成含水的大顆水泡,一旦水泡被撐破,就會造成傢俬受潮損壞,需要找出漏水源頭並止住漏水,才能改善牆身起泡問題;如果是濕氣問題,則可以透過定時開窗、安裝通風扇或是開啟除濕機,降低屋內濕度。

施工不當
如果舊樓裝修時沒有先進行牆身剷底批灰,就直接髹上新油漆,舊灰或舊漆老化時也會連帶造成新漆隆起空鼓,造成牆身甩灰起泡。另外,如果油漆漆膜過厚,內外層油漆的乾燥速度不一致,漆膜收縮不均也會導致牆身起泡。
選用物料質量不佳
如果選用質量不佳的牆紙或油漆,會更容易出現受潮或是脫落的狀況,需要將屋內的油漆全面剷底批灰並重新上漆,才能改善牆身起泡問題。
如何DIY處理牆身起泡、油漆剝落問題?
局部牆身起泡的翻油做法有2種,傳統做法是剷底後先上司拿或光油,批灰後再髹三層乳膠漆;新式做法是剷底後直接批灰,再髹一層底漆與兩層乳膠漆。坊間會將司拿或光油合稱防潮底漆,但兩者與乳膠漆專用的底漆不同,不可混用。
1.確保無漏水問題
處理牆身起泡問題前,需要先確保牆身已經沒有漏水問題,否則日後還是會再度起泡。
2.剷起舊灰
牆身起泡通常也會造成周邊的牆身油漆與灰層鬆動,您可以將稀釋過的化白水油在起泡牆身與周邊,讓舊灰層與乳膠漆更容易剷起,再使用灰匙剷起底灰與舊漆,如果剷底工序未做確實,日後可能發生甩皮、甩灰的狀況。

3.髹防潮底漆
完成剷灰後,傳統做法會在牆身油上一層水性的司拿(Sealer)或油性的光油(Lacquer),提升牆身的防潮效果,也能讓無法剷起的舊底灰更牢固。
4.執灰打磨
防潮底漆乾燥後,即可使用灰匙將福粉菜膠灰或是現成的批牆灰批上牆身,讓牆身更平整,牆身陰陽角需仔細批平,避免產生灰屎。批灰工序需進行三次,完成後再以砂紙打磨,將牆身灰屎磨除。

5.髹乳膠漆
髹乳膠漆時建議由上至下,並在門框、插蘇、電掣或地腳線的牆身貼上分色膠紙,避免油漆越線。如果採用傳統做法,需要髹三層乳膠漆,才會讓牆身顏色均勻;如果以新式做法,則需要改髹一層底漆與兩層乳膠漆(一底兩面),新式做法的油漆附著力更佳,顏色也更均勻。
壁癌不清理會怎樣?
如果牆身已有壁癌問題,就要先清理壁癌才能重新執灰翻油,若未將壁癌清除,不只會造成室內潮濕、黴菌孳生,還會導致石屎剝落與爆鋼筋,危及樓宇的結構安全。
清理壁癌的方式
如果是壁癌造成的牆身起泡,就需要先處理漏水問題並修復牆身,才能重新批灰上油,以下將介紹清理壁癌的步驟,請您繼續閱讀:
1.解決漏水源
清理壁癌之前,需要先找出漏水源頭並解決漏水問題,才能避免後續再度出現壁癌。造成牆身壁癌的漏水源頭可能是天台漏水、外牆滲水、窗邊漏水和牆內水喉漏水,不同漏水狀況的原因和處理方式也有差異,如果是窗邊漏水,可能需要重唧玻璃膠、在窗外周邊髹玻璃膠或是重新裝窗,維修漏水需要豐富的經驗與技術,建議您聘任專業的師傅上門處理。
2.清除鬆動石屎
壁癌形成的過程會分解牆身,造成石屎鬆動,如果沒有先清除已經鬆動的石屎,日後牆身出現裂痕、甩油甩灰或是石屎剝落(俗稱士波令)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。
3.補英泥沙
清除石屎後,就可以將英泥與河沙以1:4比例拌勻,再加入水與英泥寶(又稱牛奶水),混合後即可將英泥沙補上牆身。因為英泥沙內的水分蒸發後會稍微縮小(收水),補英泥沙時建議分爲二次進行,第一次可先將英泥沙鋪成粗糙面,待英泥沙收水再將牆身補至光面。
4.執灰翻油
補上牆身的英泥沙乾燥後,就可以重新執灰打磨並髹乳膠漆,讓牆身恢復美觀平整。
找壁癌處理師傅就上PRO360達人網
如果牆身已有爆鋼筋狀況,需要先磨除鋼筋表面的鏽斑並塗上防銹油,才能以英泥沙修補,由於爆鋼筋可能對樓宇結構造成危險,建議您聘任專業的師傅上門處理。PRO360有多位專業師傅在線接案中,如果您有壁癌造成的牆身起泡問題,歡迎點擊【免費取得報價】提出需求,讓平台上的專家為您服務。